用簡報圖表設計了解
「格式塔理論(Gestalt Theory)」

1
<h1>&nbsp;</h1><p>在了解格式塔理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圖,你能夠看出下圖文字是什麼意思嗎?</p><figure class="image"><img style="aspect-ratio:1280/720;" src="/imagefiles/what-is-gestalt-definition-1.JPG" width="1280" height="720"></figure><p><br>你是不是看到了「FACTSVIZ」?雖然每個英文字母好像都跟字母表長得不一樣,但在看過本網站名稱的你眼中,應該能很輕鬆地辨識出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p><p>為何我們好像能自行腦補出實際上不存在的面積或線條?原因在於人類在感知事物時,並非只是看到個體組合成的表象,而是著重在整體形狀所傳達的特定訊息。而且,因為在此的大部分人都曾看到「Factsviz」這個網站名稱(也可能從沒注意過,但你現在注意到了),事先了解這些字母組成的意思能幫助我們更容易聯想與辨識。</p><p>我們在組織資訊時,並不會只接收到由個體組成的表面資訊,而是將整體資訊與過往經驗結合,協助我們更快速地理解資訊。因此,整體會大於個體的總和,而這就是格式塔理論( Gestalt Theory)的核心思維。</p><p>&nbsp;</p><h4>格式塔理論的6個原則</h4><p>格式塔理論在漫長的時光中,發展出了多項原則,因為每當有人發現既有原則無法解釋某個現象時,就會提出一項新原則。且由於世界複雜的多樣性,有時候這些原則會互相矛盾。這就是格式塔理論遭人詬病的原因之一。</p><p>下面介紹了較為人熟知的6個原則,包含相似(Similarity)、鄰近(Proximity)、封閉(Closure)、圍繞(Enclosure)、連續(Continuity)與連接(Connection)原則。</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imagefiles/what-is-gestalt-definition-2.JPG"></figure><p>1. 相似(Similarity):將在某視覺方面相似的個體視為同一群,例如同顏色、形狀、大小。</p><p>2. 鄰近(Proximity): 將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的個體視為同一群。</p><p>3. 封閉(Closure):當整體形狀缺失某一部分時,會自動填滿空白處形成特定形狀。</p><p>4. 圍繞(Enclosure): 將用線條或背景顏色框住的個體視為同一群,例如用表格顏色顯示表格數值正負。</p><p>5. 連續(Continuity):構成無形連續線或形成方向的個體,例如虛線或物體對齊產生的無形線。</p><p>6. 連接(Connection):將用線條或形狀連接的個體視為同一群。</p><p>&nbsp;</p><h4>簡報圖表應用</h4><p>我們來看看在製作簡報圖表時,如何應用上述提到的格式塔理論6個設計原則。</p><p>假設我是一名飲料經銷商,旗下有3個品牌,現在我想知道是否該繼續引進這些品牌,或是尋找其他品牌。因此我根據市場成長率與相對市占率,製作一張BCG矩陣(成長與市占率矩陣),來決定品牌未來發展方向。</p><blockquote><p><i>BCG矩陣(成長與市占率矩陣):以市場成長率與相對市佔率判斷品牌、產品組合或事業體的未來發展策略。此非本文重點,有興趣的話可至</i><a href="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glossary/view/145"><i>經理人網站</i></a><i>了解。</i></p></blockquot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imagefiles/what-is-gestalt-definition-3.JPG"></figure><p>我們來看看,下圖是如何使用到前述的6個Gestalt原則:</p><figure class="image"><img style="aspect-ratio:1280/720;" src="/imagefiles/what-is-gestalt-definition-4.JPG" width="1280" height="720"></figure><p>1.相似: 樣貌相似的事物容易被視為一個群體。此例中,我們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品牌,並使用右側說明文字充當顏色圖例,有效簡化畫面資訊量,同時我們用顯眼的黃色表示最近的年份,讓讀者可以一眼就了解品牌最新狀態。</p><p>2.鄰近: 位置靠近的事物容易被視為一個群體,反之亦然。年份變化的圖例與資料點的樣貌大致相同,皆是由三個圓點與兩個箭頭組成,儘管顏色、大小與文字標籤不一樣,但只要將圖例移到圖表主要區域,即縮短與資料點間的距離,還是有可能會被誤認為另一資料點集合。在此例中,因為圖例與資料點間有段距離,因此兩者不會被視為一個整體,而相鄰的資料點被視為一個群體,即圖表的資料點。</p><p>3.封閉: 在繪製圖表時,我們通常只會畫兩個軸,即X與Y軸,而不需要用四條直線畫出圖表框,讀者就會自動地將圖表視為一個四方形。在此例中,矩陣圖只需要兩條線(X與Y軸)就可以分割出四個代表不同意義的四方形,也不需要用線條區分矩陣圖與右側文字,全因人類自動地辨識出四方形並用無形的線條製成圖表邊框。</p><p>4.圍繞: 當事物被線段或顏色框起來時,容易被視為一個群體。此例中,簡報上方標題與右側導航列的背景色設為比主要內容背景更深一點的灰色,有效凸顯主要內容,且也能讓讀者不將導航列文字視為主要內容,避免造成誤會。</p><p>5.連續: 對齊的事物容易被視為一個群體,因為對齊會產生無形的線,即使對齊的文字距離遙遠也能產生作用。此例中,右側文字透過文字對齊,區分出品牌名稱與說明文字,讓讀者一眼就看得出較突出的文字皆為品牌名稱群體,其餘文字皆為說明文字群體。</p><p>6.連接: 當事物被連接在一起時,即使距離遙遠也會被視為是一個群體。此例中,矩陣圖除了表示品牌的市場成長率和相對市占率外,還用箭頭表示不同年份的品牌狀態,我們傾向將用箭頭連在一起的圓點視為同一個品牌。</p><p>&nbsp;</p><p>格式塔理論廣泛應用於視覺設計相關領域,是一項基礎但有效的設計工具,希望本文的介紹對你有幫助。</p>

你可能有興趣

查看目錄
回到頁首